10月29日,我校“昆仑名师讲坛”第一百八十三讲在温泉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二楼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坛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画家、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官网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国牧原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周尊圣教授作主题讲座。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彤主持讲座。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及温泉校区师生共200余人聆听讲座。

讲座现场

周尊圣教授讲座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彤主持讲座
本次讲座,周尊圣教授从一个有趣的问题“画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场,围绕红色文化与红色山水创作阐述了创作理念与实践方法。他从时代色彩与民族传承、笔墨语言的当代创新两大维度展开,结合自身创作实践,探讨了水墨语言的当代转化路径。他讲述了自己近年来以天山红、黄土坡、黑土地、胡杨为山水画系列创作主题,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色彩、不同手法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理论体系的历程。他认为,红色山水创作的本质是以笔墨为载体,传承民族精神气节,红色不仅是视觉符号,更代表顽强生命力与时代精神。作为一个画家,红色文化是自己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是要用一生创作的家国情怀主题。
讲座期间,周尊圣教授在系统梳理“天山红”的创作体系后,提出了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他鼓励师生要重视实践探索、敢于突破传统,打造独特艺术风格。他认为艺术创新是青年学子的使命,艺术的存在价值是探索性进取,创新于时代就是创造了新的历史。讲座最后,针对学生的提问,周尊圣教授说:“红色文化不是标签,需融入对自然的真实感悟。我二十余次走进新疆,天山的红山、胡杨的风骨早已融入创作血脉,这种情感的真实才是艺术感染力的核心。”讲座之后,周尊圣教授还为师生们进行了红色山水现场示范。


周尊圣教授现场进行红色山水示范和讲解
本场讲座与示范活动在与会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深切体会到,周尊圣的红色山水系列作品已成为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他的艺术探索为学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展示出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更多可能性。美术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卢习玉谈到,听了周尊圣老师的讲座,又看了周老师的现场示范,自己更加明确了如何在笔墨语言的突破中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

我校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勇总结
我校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勇在总结中强调,此次周尊圣老师的讲座和示范既是一堂行走的美育课,唤醒我们的审美感知、涵养我们的品味情操;亦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用画笔勾勒天山壮丽,将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深深植入师生心灵,在方寸画布间将美育与思政交融,引导我们于艺术之境中赞美祖国、认识时代、感悟人生。
周尊圣,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画家、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官网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国牧园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天山红”画派创始人。1958年生于黑龙江,1982年师承于志学先生,1993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艺数十年间,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型学术性展览,出版《中国高等美术学院教学范本精选》《天山红画谱》《黄土坡画谱》《胡杨画谱》《西北山水研究黄土坡文集》等20余种画集、文集,相关研究论文及代表作持续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与理论参考。
信息来源:美术学院 图片、编审: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