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提升学校思政课内涵建设,7月29日下午,“思政引领力与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研讨会”在我校温泉校区文汇楼113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聚焦“思政引领力与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主题,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新疆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会议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丽娟教授主持。


研讨会现场
在主旨发言环节,七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吴潜涛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潜涛教授深入阐释了“思政引领力”的概念内涵、提出背景与实践路径。他指出,思政引领力是一个复合型概念,需准确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并置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实践中把握其提出的必要性。

骆郁廷教授发言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骆郁廷教授认为,理解思政引领力需首先厘清“思政”的内涵外延。他认为思政引领力可界定为思想引领力、政治引领力与价值引领力,其核心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他提出发挥思政引领力的关键路径是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扣思政课“讲道理”本质,做到讲深、讲透、讲活;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思政数字化与数字思政化。

朱安东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安东教授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阐述了认识思政引领力的逻辑起点。他强调需厘清相关“六力”的内在逻辑结构,并着重指出课外实践特别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他还分享了清华大学马院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实践经验。

冯秀军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冯秀军教授从纵向社会演进维度梳理了思政引领力的发展历程,即思想引领力→思政引领力→无产阶级思政引领力→中国共产党思政引领力,并从横向维度提出其应包含思想性引领、政治性引领、价值性引领和方法性引领。她强调发挥思政引领力需坚持“立与破、堵与疏、一和多、变和常”的辩证原则。她表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标志着其核心矛盾的根本性转变,进入从物质设施转向成果产出的新阶段,亟须回归思政课讲道理的原点,深入探究其本质、矛盾与发展规律。
孙秀玲教授发言
国家级人才重大项目入选者、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首席专家孙秀玲教授结合新疆实际,探讨了发挥思政引领力,推升思政课内涵建设的路径: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依托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驱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以课堂主渠道为重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以 “大思政课” 建设为依托拓展育人场域;以“六要”为标准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等路径进一步发挥好思政引领力,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她还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润疆融入思政课等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

吴俊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俊教授强调理解思政引领力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她提出应通过建设生动鲜活的案例体系来系统阐释思政引领力,例如互联网时代、民族地区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思政引领力案例。
罗志佳教授发言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志佳教授结合自身参赛经验,就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和提高建设质量分享了见解,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详细介绍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的有益实践。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与会教师们围绕教学方法创新、教师访学等具体问题积极踊跃 发言 ,专家学者们则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现场思想碰撞激烈,学术氛围浓厚。

参会专家合影
此次研讨会, 与会 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深入研讨了思政引领力与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议题,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既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也有贴近实际、紧贴地气的实践经验分享,这些宝贵的研讨成果,必将对我校乃至更广泛范围内的思政教育工作产生深远而持久的推动作用,为新时代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审:宣传部